【兰亭集序原】《兰亭集序》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在公元353年(永和九年)春三月三日,与友人聚会于会稽山阴的兰亭时所作的一篇散文。该文不仅是一篇记叙文,更是一篇抒发人生感慨、表达对自然与生命感悟的优美散文,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作品亦出自其手。
一、
《兰亭集序》以简洁而富有诗意的语言,描绘了兰亭雅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文章开头写景,中间抒情,结尾议论,结构清晰,情感真挚,语言流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全文共324字,分为四段:
1. 开篇写景:描写兰亭的地理位置、环境之美及雅集的盛况。
2. 中段抒情:通过与友人饮酒赋诗,表达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
3. 后段议论:提出“死生亦大矣”的观点,强调珍惜当下、热爱生命。
4. 结尾点题:说明写作此序的目的,寄托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二、关键信息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作者 | 王羲之(东晋) |
创作时间 | 公元353年(永和九年) |
地点 | 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 |
文体 | 散文(记叙+抒情+议论) |
字数 | 324字 |
特点 | 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结构严谨 |
艺术价值 | 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
主旨 | 感叹人生短暂,珍惜当下 |
历史地位 | 中国文学与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
三、简要评价
《兰亭集序》不仅是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也是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它将自然之美、人文情怀与哲理思考融为一体,展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情感体验。千百年来,它一直被广泛传诵,影响深远。
结语
《兰亭集序》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华文化中的瑰宝。无论是从文学角度还是书法角度来看,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