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丘疹性荨麻疹】小儿丘疹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过敏性疾病,多发于婴幼儿和儿童群体。该病主要由昆虫叮咬或接触过敏原引起,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红肿、瘙痒的丘疹或风团样皮损。虽然通常不危及生命,但可能对患儿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一、疾病概述
项目 | 内容 |
疾病名称 | 小儿丘疹性荨麻疹 |
发病人群 | 婴幼儿及儿童为主 |
病因 | 昆虫叮咬(如蚊子、跳蚤)、接触过敏原、食物过敏等 |
典型症状 | 皮肤出现红肿、瘙痒的丘疹或风团,常见于四肢、躯干 |
病程特点 | 多为自限性,一般1-2周可自行消退 |
治疗方式 | 抗组胺药物、外用激素类药膏、避免诱因 |
二、病因与诱因
1. 昆虫叮咬:如蚊子、跳蚤、螨虫等,是主要诱因。
2. 过敏反应:对某些食物、药物或环境中的物质产生过敏反应。
3. 物理刺激:如冷热刺激、摩擦等也可能诱发。
4. 免疫功能低下:部分儿童因免疫力较弱,容易反复发作。
三、临床表现
症状类型 | 表现 |
皮疹形态 | 红色或淡红色丘疹,边缘清晰,中央有小水疱或瘀点 |
瘙痒程度 | 明显瘙痒,夜间加重 |
部位分布 | 常见于四肢、躯干、面部,较少累及黏膜 |
并发症 | 可能继发感染,尤其是抓挠后 |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 诊断依据:
- 典型的皮疹表现
- 过敏史或近期接触过敏原
- 排除其他类似皮肤病(如湿疹、接触性皮炎)
- 鉴别诊断:
- 湿疹:多为慢性,常伴渗出、结痂
- 接触性皮炎:有明确接触致敏物史
- 荨麻疹:风团样皮损,常迅速消退
五、治疗与护理
治疗方式 | 说明 |
药物治疗 | 使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缓解瘙痒;严重时可用短期外用糖皮质激素 |
局部护理 |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可使用炉甘石洗剂 |
避免诱因 | 减少蚊虫接触,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过敏源 |
心理支持 | 对患儿进行安抚,减轻焦虑情绪 |
六、预防措施
- 室内保持清洁,减少蚊虫滋生
- 外出时穿长袖衣物,使用驱蚊产品
-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易致敏食物
- 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总结
小儿丘疹性荨麻疹虽属常见病,但通过合理的治疗和日常护理,大多数患儿都能较快康复。家长应关注孩子的皮肤变化,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同时,做好预防工作,有助于减少复发频率,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