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金与定金有什么区别?签合同时付的是 订还是 定】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在签订合同、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常常会遇到“订金”和“定金”这两个词,但对它们的法律含义和实际作用并不清楚。其实,这两者虽然听起来相似,但在法律上有着明确的区别。本文将从定义、法律效力、退还规则等方面进行详细对比,并通过表格形式直观展示两者的不同。
一、基本概念
1. 订金
订金通常是指买方为了表示购买意愿而支付给卖方的一部分款项,具有一定的诚意性质。它并不是合同成立的必要条件,也不具备强制履行的法律效力。订金在合同未达成时,一般可以退还。
2. 定金
定金是合同双方为确保合同的履行而约定的一种担保方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定金具有法律约束力。如果支付定金的一方违约,无权要求返还;如果收受定金的一方违约,则需双倍返还。
二、核心区别总结
对比项目 | 订金 | 定金 |
法律性质 | 非法定担保,仅具意向性 | 法定担保,具有法律约束力 |
合同效力 | 不影响合同是否成立 | 是合同成立的重要条件之一 |
违约后果 | 一般可退还 | 一方违约可能无法退还或需双倍返还 |
是否必须支付 | 可有可无 | 通常由双方协商决定 |
适用范围 | 多用于买卖、租赁等场景 | 多用于大额交易、服务合同等 |
三、签合同时应支付“订”还是“定”?
在签订合同时,若你希望表达诚意并希望对方保留商品或服务,可以选择支付订金,但这不是合同成立的必要条件。如果你希望确保合同的履行,并愿意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那么应选择支付定金。
需要注意的是,在正式签署合同前,最好与对方明确支付的是“订金”还是“定金”,并在合同中写明相关条款,避免日后产生纠纷。
四、结语
订金与定金虽只一字之差,但在法律效力和实际操作中却有着本质的不同。了解它们的区别,有助于我们在签订合同时做出更明智的选择,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实际操作中,建议在合同中明确标注“订金”或“定金”的字样,并保留好付款凭证,以备不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