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意思是什么】一、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是指2009年12月7日至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COP15)以及《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CMP5)。这次会议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节点,旨在推动各国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变暖等方面达成共识。
尽管会议最终未能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但它在国际社会中引发了广泛讨论,促使更多国家开始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并为后续的气候谈判奠定了基础。因此,“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意义不仅在于其直接成果,更在于它对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深远影响。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全称 |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COP15)与《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CMP5) |
召开时间 | 2009年12月7日至18日 |
地点 | 丹麦哥本哈根 |
主办方 |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 |
主要目标 | 继续推进《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制定全球减排行动框架 |
参与国家 | 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代表 |
关键议题 | 温室气体减排、资金支持、技术转让、适应气候变化等 |
主要成果 | 未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但通过了《哥本哈根协议》 |
影响 | 引发全球对气候变化的广泛关注,推动后续气候谈判(如巴黎协定) |
争议点 |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责任分担、资金和技术支持上存在分歧 |
三、结语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虽然没有实现所有预期目标,但它标志着全球气候治理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此后,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不断深化,也为2015年《巴黎协定》的签署打下了坚实基础。理解这一会议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当前全球气候问题的复杂性与紧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