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读后感800字左右】《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现代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小说以幽默讽刺的笔调描绘了知识分子的生活状态,尤其是对婚姻、事业和人生选择的深刻思考。读完《围城》,不仅让人感受到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也引发了对“围城”这一隐喻的深入思考。
一、
《围城》讲述了主人公方鸿渐从留学归国到在社会中挣扎求存的过程。他性格软弱、优柔寡断,既想追求理想,又无法摆脱现实的束缚。小说通过他的经历,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病,以及人们在“围城”中的迷茫与无奈。
书中“围城”的意象贯穿始终,象征着人们对于生活、爱情、事业的向往与逃避。正如书中所说:“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这句话道出了人生的普遍困境——无论身处何地,总会有不满与渴望。
二、主要人物分析(表格)
人物 | 身份/角色 | 性格特点 | 在“围城”中的体现 |
方鸿渐 | 主人公 | 软弱、优柔寡断 | 不断在婚姻、事业中徘徊,缺乏坚定目标 |
孙柔嘉 | 妻子 | 温顺但有主见 | 进入“围城”后逐渐展现出控制欲 |
苏文纨 | 爱情对象 | 高傲、虚荣 | 对方鸿渐的追求反映了她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李梅亭 | 同事 | 势利、虚伪 | 代表旧社会知识分子的堕落与投机 |
赵辛楣 | 友人 | 洞察世事 | 是方鸿渐的镜子,反映现实的残酷 |
三、个人感悟
《围城》之所以能引起广泛共鸣,是因为它触及了人性中最真实的一面。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围城”中寻找出路,但往往难以真正逃脱。这种矛盾与挣扎,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
钱钟书的语言诙谐而深刻,既有讽刺的意味,又不失温情。他用看似轻松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社会图景,令人回味无穷。
四、结语
《围城》不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渴望。它提醒我们,面对生活的“围城”,最重要的是认清自我,勇敢前行。无论是“进城”还是“出城”,都需要智慧与勇气。
字数统计:约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