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暇接的意思】“目不暇接”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事物繁多、精彩纷呈,让人眼睛来不及看,无法一一欣赏。这个成语出自《世说新语·言语》,原意是形容景色美丽,令人应接不暇。如今,它被广泛用来描述各种视觉上或信息量大的场景。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拼音 | 释义 |
目不暇接 | mù bù xiá jiē | 形容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来不及欣赏。 |
二、成语来源
- 出处:《世说新语·言语》
- 原文:“顾悦与简文帝(司马昱)同年,而先亡。简文帝哀恸,曰:‘吾与卿共游,未尝见汝有疾,何以至此?’顾悦曰:‘我体弱,不能久留,然每见君,心欢,故忘其病也。’时人谓之‘目不暇接’。”
- 演变:后人将“目不暇接”引申为形容美景或事物繁多,令人目不暇接。
三、用法与例句
用法 | 例句 |
用于形容景色 | 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风景如画,美不胜收,让人目不暇接。 |
用于形容商品或展览 | 商场新品发布会现场人潮涌动,各类产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
用于形容信息量大 | 网络上的信息更新迅速,内容丰富,让人目不暇接。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应接不暇、眼花缭乱、五光十色 |
反义词 | 目不识丁、寥寥无几、枯燥乏味 |
五、使用注意
- “目不暇接”强调的是“视觉上的忙碌”,通常用于描述看得多、看得快,但不一定有深度。
- 不宜用于抽象概念,如“思想”“情感”等,否则容易造成语义不清。
- 在正式写作中,应根据语境合理使用,避免滥用。
六、总结
“目不暇接”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适用于描述视觉体验丰富、信息量大或场面热闹的情景。它不仅具有文学色彩,也贴近现实生活,能够准确表达人们在面对大量事物时的感受。掌握其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