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 一字千金 rdquo 典故是由谁而来?】“一字千金”是一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极其精炼、价值极高。这个成语源自古代一个著名的历史故事,背后牵涉到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和一段极具传奇色彩的事件。
一、
“一字千金”的典故最早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故事讲述的是战国时期的商人吕不韦,他组织门客编写了一部名为《吕氏春秋》的著作。完成后,他在城门上张贴公告,称如果有人能改动书中的一个字,就赏赐千金。结果无人能改,于是这部书被誉为“一字千金”,成为千古流传的典故。
这个故事不仅体现了吕不韦对书籍质量的极致追求,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学问的尊重与推崇。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典故名称 | 一字千金 |
出处 | 《史记·吕不韦列传》 |
主要人物 | 吕不韦 |
著作名称 | 《吕氏春秋》 |
故事背景 | 战国时期,吕不韦召集门客编撰《吕氏春秋》 |
典故内容 | 吕不韦贴出告示:若有人能改一字,赏千金;最终无人能改 |
成语含义 | 形容文章或言语极为精炼、价值极高 |
历史意义 | 展现了古代对知识的重视与追求 |
三、延伸思考
“一字千金”不仅是对文字价值的高度肯定,也反映出古代文化中对严谨治学的态度。吕不韦作为一位商人,却能在文化领域留下如此深远的影响,说明他不仅有商业头脑,更具备深厚的文化修养。
这一典故至今仍被广泛引用,提醒人们在写作和表达时应精益求精,追求语言的精准与美感。
如需进一步了解《吕氏春秋》的内容或吕不韦的生平,可继续查阅相关历史文献或学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