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心自用是什么意思】“师心自用”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汉书·霍光传》:“人臣莫不欲忠,然不能尽忠者,非不欲也,乃不能以忠为事,而以私心为事也。故曰:‘师心自用,是谓过也。’”意思是:只凭自己的心意行事,固执己见,不听他人意见。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主观武断、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容易导致错误或失败。
一、词语解析
词语 | 拼音 | 解释 | 出处 |
师心自用 | shī xīn zì yòng | 指只凭自己的想法做事,不听取他人意见 | 《汉书·霍光传》 |
二、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固执己见、我行我素、独断专行 |
反义词 | 虚心听取、从善如流、集思广益 |
三、使用场景
场景 | 说明 |
工作场合 | 领导若“师心自用”,可能导致团队士气低落或决策失误 |
家庭关系 | 家长若“师心自用”,可能忽视孩子的感受和建议 |
学术研究 | 学者若“师心自用”,可能忽略前人研究成果,影响研究深度 |
四、成语故事(简要)
“师心自用”最早出现在《汉书·霍光传》,讲的是霍光在辅佐幼主时,虽然有贤德之名,但也有因过于自信、不采纳他人意见而导致的失误。后人以此成语提醒人们要虚心纳谏,避免因个人偏见而做出错误判断。
五、总结
“师心自用”是一个带有批评意味的成语,强调了固执己见的危害。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人际交往,都应保持开放心态,善于倾听他人意见,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取得成功。
总结:
“师心自用”意指只凭自己意愿行事,不听取他人意见,属于一种主观、固执的表现。它常用于批评那些缺乏合作精神、不愿接受建议的人。在实际生活中,学会倾听、尊重他人观点,是提升个人能力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