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不及防意思】“猝不及防”是一个常见的中文成语,常用于描述事情发生得非常突然,让人来不及反应。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描述突发事件或意外情况时。
一、成语解释
词语 | 猝不及防 |
拼音 | cù bù jí fáng |
释义 | 猝:突然;防:防备。指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防备。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其言虽切,而其意甚微,故能动心骇目,猝不及防。” |
用法 | 多用于叙述突发的意外事件,强调事态发展迅速,难以预料。 |
近义词 | 突如其来、出乎意料、措手不及 |
反义词 | 有备无患、防患未然、早有准备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例句 |
突发事故 | 那天晚上,一辆卡车突然冲上人行道,行人猝不及防,造成了严重后果。 |
情感变化 | 她突然提出分手,让他猝不及防,一时不知所措。 |
自然灾害 | 强台风来得猝不及防,导致多地出现严重洪涝。 |
三、注意事项
1. 语境适配:该成语多用于描述负面或意外事件,不宜用于正面或可控的情境。
2. 语气正式:虽然常见,但在书面语中使用更为合适,口语中也可使用,但需注意语境。
3. 搭配习惯:通常与“令人”、“让人”等词搭配使用,如“令人猝不及防”。
四、总结
“猝不及防”是一个表达突发事件的常用成语,强调事情发生得突然、无法提前准备。它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都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尤其适用于描述意外、危险或情绪冲击较大的情境。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