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 22课短文两篇 课文内容】《八年级上册 22课短文两篇》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一课,包含两篇短文:《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这两篇课文均属于古代散文,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以下是对这两篇课文的总结与对比分析。
一、课文
1. 《答谢中书书》
作者:陶弘景(南朝梁)
内容简介:
这篇短文是陶弘景写给友人谢中书的一封信,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文中描绘了山川之美,展现了作者超脱尘世、寄情山水的情怀。
重点语句:
-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主题思想:
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生活的情感。
2. 《记承天寺夜游》
作者:苏轼(北宋)
内容简介:
这是苏轼在被贬黄州期间所作的一篇散文,记录了一个月夜散步的情景。文章通过描写月夜的静谧与美好,抒发了作者虽处逆境却依然豁达乐观的心境。
重点语句:
-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主题思想:
在逆境中仍能欣赏自然之美,表现出作者豁达开朗、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二、课文对比表格
项目 | 《答谢中书书》 | 《记承天寺夜游》 |
作者 | 陶弘景(南朝) | 苏轼(北宋) |
体裁 | 散文(书信体) | 散文(记叙文) |
写作背景 | 南朝时期,隐居生活 | 北宋时期,被贬黄州 |
主题思想 | 热爱自然、向往隐逸 | 超然物外、豁达乐观 |
写作手法 | 描绘自然景色,抒发情感 | 以景写情,借景抒怀 |
语言风格 | 清新自然,简练生动 | 隽永含蓄,富有哲理 |
典型意象 | 山川、石壁、溪流、猿鸟、鱼群 | 月光、庭院、竹柏、水波 |
情感基调 | 欢快、宁静、向往 | 淡泊、感慨、释然 |
三、学习建议
1. 理解作者背景:了解两位作者的时代背景及其人生经历,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文章情感。
2. 品味语言特色:两篇文章语言简洁优美,应多朗读、背诵,体会其艺术魅力。
3. 感悟情感内涵: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态度,提升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4. 联系现实思考:在现代社会中,如何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豁达,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通过学习这两篇短文,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古文阅读的基本方法,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与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