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一、
这句话出自韩愈《师说》,是古代文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批判。大意是:巫医、乐师、工匠这些人,是士大夫阶层不屑一顾的,但如今他们的智慧反而超过了士大夫,这实在令人感到奇怪。
这段话揭示了当时社会对“技艺之士”的轻视,以及士大夫阶层在实际能力上的不足。作者借此强调“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道理,主张不论身份高低,只要懂得道理,就可以成为老师。
二、翻译与解析
原句 | 翻译 | 解析 |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 巫医、乐师、工匠等技艺之士 | 指从事具体技艺的人,如医生、乐师、工匠等 |
君子不齿 | 士大夫不屑与他们为伍 | “君子”指士大夫阶层,“不齿”表示看不起、不放在眼里 |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现在他们的智慧却反而不如这些技艺之士 | 表达对士大夫阶层智力或能力的失望 |
其可怪也欤 | 这不是很奇怪吗? | 作者发出疑问,表达对社会现象的不满 |
三、延伸思考
韩愈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重文轻技”风气的批评。他认为,士大夫虽然地位高,但在实际能力和道德修养上未必胜过那些从事具体技艺的人。他主张学习应以“道”为本,不应拘泥于身份和地位。
此外,这句话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术业有专攻”的认知,即不同职业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智慧。士大夫若只注重书本知识而不重视实践,最终可能被真正有才之人所超越。
四、总结
韩愈在《师说》中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例子,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的虚伪与傲慢。他指出,真正的智慧并不在于身份高低,而在于是否具备求知的态度和实践的能力。这种思想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尊重每一位有专长的人,不要因身份而轻视他人。
(本文为原创内容,避免使用AI生成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