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斜视的意思】“目不斜视”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专注、认真、不被外界干扰的状态。这个成语不仅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也常出现在文学作品和正式场合中,用来表达一种严肃、专注或克制的态度。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目不斜视 |
拼音 | mù bù xié shì |
出处 | 出自《后汉书·王符传》:“人臣之行,有五善,一曰忠,二曰信,三曰敬,四曰谨,五曰慎。……若其心正,虽目不斜视,亦无害也。” |
含义 | 眼睛不向旁边看,形容专心致志、态度端正,不被其他事物所吸引或影响。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的注意力集中、态度严肃,也可用于批评他人过于拘谨或不善于观察。 |
二、词语解析
- 目:眼睛。
- 不斜视:不把目光转向旁边,即专注于眼前的事物。
整体意思就是“眼睛不朝别处看”,强调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和态度的端正。
三、常见用法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学习场景 | 他在考试时目不斜视,一丝不苟地答题。 |
工作场景 | 她在会议上目不斜视,认真倾听领导的讲话。 |
课堂表现 | 老师表扬了那位学生,说他上课时总是目不斜视。 |
批评用法 | 他太死板了,总是目不斜视,不懂得灵活应对。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目不转睛、全神贯注、专心致志 |
反义词 | 东张西望、左顾右盼、心不在焉 |
五、总结
“目不斜视”不仅仅是一个描述眼神状态的成语,更是一种态度的体现。它传达出一种专注、认真、严肃的精神风貌,适用于学习、工作、生活等多个方面。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过度解读或误用。理解并恰当运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