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政全书是哪个朝代】《农政全书》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著作,内容涵盖了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包括农学、水利、气象、作物栽培、畜牧等。它不仅是一部农业技术的总结,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农业生产与管理的重视。
为了更清晰地了解《农政全书》的背景和历史归属,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进行简要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呈现关键信息。
一、
《农政全书》成书于明朝,由著名学者徐光启主持编纂。徐光启是明末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曾参与翻译西方科学著作,主张“中西合璧”,注重实证与实践。他结合中国传统的农业经验与西方的科学知识,系统整理了历代农业资料,形成了这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农业巨著。
《农政全书》共60卷,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部分,内容详实,结构严谨,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书中不仅记录了当时的农业技术,还提出了许多关于土地利用、粮食储备、灾害防治等方面的建议,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
虽然《农政全书》成书于明朝,但其内容涵盖了前代的农业知识,如汉代的《氾胜之书》、唐代的《齐民要术》等,因此可以说它是对中国传统农业思想的一次全面总结与创新。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说明 |
书名 | 《农政全书》 |
成书朝代 | 明朝 |
作者 | 徐光启(明代学者、科学家) |
成书时间 | 明崇祯年间(约17世纪中期) |
书籍性质 | 农业科学著作,涵盖农学、水利、气象、作物栽培等内容 |
书籍结构 | 共60卷,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部分 |
内容特点 | 系统总结中国传统农业知识,融合西方科学思想,强调实用与实证 |
历史地位 | 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对后世农业发展影响深远 |
三、结语
《农政全书》作为明代重要的农业科技文献,不仅体现了当时农业发展的水平,也反映了徐光启在农业与科学方面的远见卓识。它不仅是研究中国古代农业的重要资料,也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