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互联网网络安全状况整体评价为良】2022年7月,我国互联网网络安全环境总体保持稳定,未发生重大网络安全事件,整体安全态势被评价为“良”。在这一时期,网络攻击活动有所波动,但主要集中在勒索软件、钓鱼网站和恶意程序传播等传统攻击手段上。相关部门持续加强网络空间治理,推动企业落实安全主体责任,有效遏制了部分高危威胁的扩散。
从监测数据来看,本月互联网安全威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针对企业与个人用户的钓鱼攻击数量略有上升;二是部分行业系统存在漏洞风险,需引起重视;三是境外黑客组织对国内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关注度持续增加。
以下是2022年7月互联网网络安全状况的详细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时间范围 | 2022年7月1日—2022年7月31日 |
| 安全评级 | 良 |
| 主要威胁类型 | 勒索软件、钓鱼攻击、恶意程序、漏洞利用 |
| 攻击来源 | 国内与境外结合,境外攻击占比略高 |
| 重点受影响行业 | 金融、教育、医疗、政府机构 |
| 安全事件数量 | 较上月略有上升,但未出现大规模事件 |
| 应对措施 | 监测预警机制运行正常,应急响应及时 |
| 风险提示 | 需加强系统漏洞修复与用户安全意识培训 |
总体来看,2022年7月的互联网网络安全状况保持在可控范围内,但仍需警惕潜在威胁的演变趋势。建议各相关单位继续完善安全防护体系,提升应对能力,共同维护清朗的网络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