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立成语是什么】“鹤立鸡群”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群体中显得特别突出、与众不同。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像鹤站在鸡群中”,形象地表达了一个人的出众之处。
一、成语释义
| 成语 | 鹤立鸡群 |
| 拼音 | hè lì jī qún |
| 解释 | 比喻人的才能或外貌在人群中显得非常突出,与众不同。 |
| 出处 | 《晋书·王戎传》:“尝有二斗酒,与阮籍共饮,遂醉,卧于其侧。时人谓之‘鹤立鸡群’。” |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在群体中格外显眼,常带有褒义。 |
| 近义词 | 鹤影鸡声、出类拔萃、卓尔不群 |
| 反义词 | 相形见绌、默默无闻、随波逐流 |
二、成语来源
“鹤立鸡群”最早出自《晋书·王戎传》。故事讲的是王戎与阮籍一起喝酒,阮籍醉后躺在地上,而王戎则端坐如常,众人称他为“鹤立鸡群”。这里的“鹤”象征高洁、清雅,而“鸡”则代表普通、平凡的人。通过对比,突出了王戎的气质和风度。
三、使用场景
- 形容人才出众:如:“他在团队中鹤立鸡群,很快被领导提拔。”
- 形容外表出众:如:“她穿着一件白色长裙,站在人群中鹤立鸡群。”
- 比喻风格独特:如:“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在众多作品中鹤立鸡群。”
四、注意事项
1. “鹤立鸡群”虽然多用于褒义,但在某些语境下也可能带有轻微贬义,比如暗示“不合群”或“过于突出”。
2. 使用时要根据具体语境判断是否合适,避免误解。
五、总结
“鹤立鸡群”是一个形象生动、寓意深刻的成语,用来形容人在群体中表现得非常突出。它不仅体现了个人的优秀特质,也反映了社会对“与众不同”的欣赏与关注。了解并正确使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