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克扣工资】在劳动关系中,工资是劳动者提供劳动后应得的报酬。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些用人单位可能会以各种理由减少或扣除员工的工资,这种行为被称为“克扣工资”。了解什么是克扣工资,有助于劳动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一、什么是克扣工资?
克扣工资是指用人单位无合法依据,擅自减少或扣除劳动者应得工资的行为。这种行为通常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属于违法行为。
二、常见的克扣工资情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克扣工资情况:
| 序号 | 克扣工资情形 | 是否合法 | 法律依据 |
| 1 | 未完成工作任务而扣工资 | 否 | 《劳动合同法》第30条 |
| 2 | 员工迟到、早退而扣工资 | 否 | 《劳动合同法》第46条 |
| 3 | 因公司经营困难暂时拖欠工资 | 否 | 《劳动合同法》第85条 |
| 4 | 以罚款形式扣工资 | 否 |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16条 |
| 5 | 未签订书面合同而扣工资 | 否 | 《劳动合同法》第82条 |
三、如何识别是否为克扣工资?
要判断是否属于克扣工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是否有合法依据:是否根据劳动合同、规章制度或法律规定进行扣款。
2. 是否经过双方协商:是否在员工知情并同意的情况下进行扣款。
3. 扣款金额是否合理:是否超出正常范围,是否存在恶意扣除。
4. 是否影响基本生活保障:是否导致员工无法维持基本生活。
四、劳动者如何应对克扣工资?
如果发现用人单位存在克扣工资行为,劳动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收集证据:保留工资单、考勤记录、劳动合同等材料。
2. 与单位沟通:先尝试通过协商解决问题。
3. 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拨打12333或前往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举报。
4. 申请劳动仲裁:如协商无效,可依法申请仲裁,维护自身权益。
五、总结
克扣工资是一种违法的用工行为,严重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者应提高法律意识,了解自己的权利,并在遇到问题时及时维权。同时,用人单位也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依法支付工资,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