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之以孝悌之义的出处是哪里】“申之以孝悌之义”这一说法,出自中国古代儒家经典《孟子·梁惠王上》。这句话体现了孟子对仁政思想的阐述,强调了推行仁政应从家庭伦理开始,重视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道德教化。
一、
“申之以孝悌之义”意为“将孝顺和尊敬的道理加以阐明或推广”。这是孟子在论述如何施行仁政时提出的重要观点,认为国家治理应从家庭入手,通过教育民众践行孝悌之道,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该句原文如下: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 “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意思是:如果能将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推广到全社会,那么年迈的人就不会在路上负重劳作,社会就会更加安定。
二、相关背景知识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孟子·梁惠王上》 |
作者 | 孟子(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家) |
核心思想 | 仁政、民本、孝悌 |
“孝悌”含义 | 孝:孝顺父母;悌:尊敬兄长 |
延伸意义 | 强调家庭伦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 |
三、理解与启示
“申之以孝悌之义”不仅是古代政治理念的体现,也对现代社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它提醒我们,社会的和谐不仅依赖于法律制度,更需要人们内心的道德修养。孝悌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结语:
“申之以孝悌之义”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是孟子倡导仁政的重要主张。它强调从家庭伦理出发,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值得我们在今天继续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