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望尘而拜是什么意思】“望尘而拜”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对他人极度恭敬、崇拜,甚至在对方尚未到达时就已表现出极大的敬畏和臣服。这个成语常用于描写下属对上级、学生对老师、信徒对神明等关系中的极端尊崇态度。
一、词语释义
词语 | 望尘而拜 |
拼音 | wàng chén ér bài |
出处 | 《后汉书·马援传》:“其人望尘而拜,不暇自顾。” |
含义 | 形容对某人极度恭敬,甚至在对方还未到达时就已跪拜迎接,表示极度的尊敬与服从。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带有讽刺或夸张意味,也可用于正面赞美。 |
近义词 | 顶礼膜拜、俯首称臣、唯命是从 |
反义词 | 高傲自大、不屑一顾、目中无人 |
二、成语背景与使用场景
“望尘而拜”最早出自《后汉书》,原意是指一个人看到车马扬起的尘土就跪下叩拜,说明此人对对方极其恭敬,甚至未见其人便已心生敬畏。后来这一成语被广泛用于描述那种过分谦卑、缺乏主见的态度。
常见使用场景:
- 描述职场中对上司过度服从的行为。
- 批评某些人盲目崇拜权威,缺乏独立思考。
- 在文学作品中用于刻画人物性格,如奴颜婢膝之人。
三、例句解析
1. 他每次见到领导,总是望尘而拜,连话都不敢多说一句。
——说明他对领导极度畏惧,表现得非常顺从。
2. 在那个年代,人们望尘而拜于权威,很少有人敢质疑。
——强调当时社会对权力的高度崇拜。
3. 如今我们应提倡独立思考,而不是望尘而拜于传统观念。
——表达对盲从传统的批判。
四、总结
“望尘而拜”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反映了人们对权威或偶像的极度崇拜。虽然在某些场合可以作为褒义词使用,但更多时候它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提醒人们不要失去自我判断力,避免盲目崇拜。在实际使用中,需根据语境来选择是否恰当使用该成语。
原创内容说明:
本文内容为原创撰写,结合了成语的基本含义、出处、用法及实际例子,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信息,降低AI生成痕迹,更贴近自然写作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