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草春晖什么意思】“寸草春晖”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比喻父母对子女的恩情深厚,难以回报。这个成语出自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其中,“寸草”象征微小的儿女,“春晖”则比喻父母如春天阳光般的温暖与恩情。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寸草春晖 |
拼音 | cùn cǎo chūn huī |
出处 | 唐·孟郊《游子吟》 |
含义 | 比喻父母对子女的恩情深厚,难以回报 |
用法 | 多用于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 |
近义词 |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恩重如山 |
反义词 | 忘恩负义;恩将仇报 |
二、详细解释
“寸草春晖”最早出自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诗中写道: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诗通过描写母亲为即将远行的孩子缝制衣物的情景,表达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而“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句,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意思是:谁能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心意,能够报答得了春天阳光般的恩情呢?
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对母爱的赞美,也体现了子女对父母恩情的敬畏与感恩之情。
三、使用场景
1. 家庭场合:在家庭聚会或节日中,常用来表达对父母的感激。
2. 文学作品:在诗歌、散文、小说中,常用来渲染亲情主题。
3. 演讲与致辞:在表达感恩、孝顺等主题时,引用此成语能增强感染力。
四、拓展理解
“寸草春晖”不仅是对父母之恩的颂扬,也提醒人们要常怀感恩之心,珍惜亲情,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它强调的是情感的深度与责任的重量,是一种文化传承中的道德观念。
五、结语
“寸草春晖”作为中华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成语,承载着深厚的情感和伦理价值。它不仅是一句诗意的表达,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感恩、孝顺、责任。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