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米绳子对折3次三年级解题】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学习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与“对折”有关的问题。这类题目虽然看似简单,但需要学生理解“对折”的含义以及每次对折后绳子长度的变化规律。
今天我们就来解决一个典型问题:一根4米长的绳子,对折3次后,每段有多长?
一、题目解析
对折是指将绳子从中间对半折叠一次。每一次对折都会使绳子的长度减半,同时段数翻倍。
- 第1次对折:绳子变成2段,每段长度为原长的一半;
- 第2次对折:绳子变成4段,每段长度为原长的四分之一;
- 第3次对折:绳子变成8段,每段长度为原长的八分之一。
二、解题步骤
1. 原始长度:4米
2. 对折1次:4 ÷ 2 = 2米(2段)
3. 对折2次:2 ÷ 2 = 1米(4段)
4. 对折3次:1 ÷ 2 = 0.5米(8段)
三、总结表格
| 对折次数 | 段数 | 每段长度(米) |
| 0次 | 1 | 4 |
| 1次 | 2 | 2 |
| 2次 | 4 | 1 |
| 3次 | 8 | 0.5 |
四、结论
经过3次对折后,原本4米长的绳子被分成了8段,每段长度为0.5米。
这种类型的题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建议多做类似练习,加深对“对折”概念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