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啕大哭的词性】“号啕大哭”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极度悲伤或情绪失控时的大声哭泣。在语言学习和写作过程中,了解该词的词性有助于更准确地使用它。
一、
“号啕大哭”整体上是一个动词性短语,其中“号啕”是形容词,用来修饰“大哭”,表示一种极度的哭泣状态。虽然从字面来看,“号啕”可以理解为“大声哭叫”,但作为整体,“号啕大哭”主要用作动词,表示动作行为。
在现代汉语中,该词常用于书面语和文学作品中,具有较强的表达力和情感色彩。它不常单独作名词使用,而是多作为谓语或定语出现。
二、词性分析表
| 词语 | 词性 | 说明 |
| 号啕 | 形容词 | 表示大声哭泣的样子,如“号啕大哭”中的“号啕”是形容词,修饰“大哭”。 |
| 大哭 | 动词 | 表示大声地哭泣,是整个短语的核心动词部分。 |
| 号啕大哭 | 动词性短语 | 整体表示一种强烈的哭泣行为,通常用于描述极度悲伤的情绪状态。 |
三、使用举例
1. 他听到噩耗后,号啕大哭起来。
——“号啕大哭”作谓语,表示动作。
2. 她因失去亲人而号啕大哭。
——“号啕大哭”作谓语,说明她的状态。
3. 那场号啕大哭的场面让人难以忘怀。
——“号啕大哭”作定语,修饰“场面”。
四、结语
“号啕大哭”虽由两个词组成,但从整体功能来看,它更倾向于一个动词性短语,用于表达强烈的情感反应。在实际使用中,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其具体词性,以确保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自然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