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雁门的基础解释

2025-09-30 16:14:43

问题描述:

雁门的基础解释,急!求解答,求别忽视我的问题!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30 16:14:43

雁门的基础解释】“雁门”一词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既可以指地名,也可以作为文学意象使用。在历史、地理和文学作品中,“雁门”常被提及,尤其与边塞诗、军事要地相关。以下是对“雁门”的基础解释总结。

一、基础解释总结

1. 地理位置

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境内,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之一,历史上被称为“中华第一关”。它地处晋北高原与华北平原的交界处,地势险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2. 历史背景

雁门关始建于战国时期,汉代以后逐渐成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重要军事要塞。在唐、宋、明等朝代,雁门关多次成为战争前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3. 文化象征

在古代诗词中,“雁门”常与边塞、征戍、思乡等主题联系在一起。例如唐代诗人李贺的《马诗》中有“雁门太守行”,描绘了边关将士的英勇与悲壮。

4. 名称由来

“雁门”之名可能源于当地多雁群栖息,或因山形似雁门而得名。也有说法认为“雁门”是“雁飞过之门”的意思,寓意此地为大雁南飞的必经之路。

5. 现代意义

如今,雁门关已成为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同时也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雁门基础信息表格

项目 内容说明
名称 雁门(包括雁门关)
地理位置 山西省忻州市代县,长城重要关隘
历史时期 战国至明清,尤以汉、唐、明时期最为重要
文化意义 边塞诗常见意象,象征边疆、征战、思乡
名称来源 可能与雁群栖息或山形有关,具体来源尚无定论
现代价值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著名旅游景点
典型诗句 李贺《马诗·其十五》:“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雁门”不仅是一个具体的地理名称,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文学意蕴。无论是从历史、地理还是文学角度,它都是一个值得深入了解的文化符号。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