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时辰对照表查询】在中国传统时间体系中,“十二时辰”是一种古老的计时方式,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对应现代的两个小时。这种时间划分不仅用于日常生活,还广泛应用于中医、风水、命理等领域。了解“12时辰对照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和生活节奏。
以下是对“12时辰”的详细总结及对照表格,帮助您快速掌握各个时辰的时间范围及其对应的名称。
一、12时辰概述
12时辰是中国古代对一天时间的划分方式,源于《周易》和《黄帝内经》等经典文献,与人体气血运行、阴阳变化密切相关。每个时辰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作用,常被用来指导作息、饮食、养生等。
二、12时辰对照表
| 时辰名称 | 对应时间(现代) | 时辰特点 |
| 夜半 | 23:00 - 01:00 | 阴气最盛,宜静养 |
| 鸡鸣 | 01:00 - 03:00 | 睡眠深度阶段,不宜打扰 |
| 平旦 | 03:00 - 05:00 | 清晨之时,阳气初生 |
| 日出 | 05:00 - 07:00 | 太阳升起,万物复苏 |
| 朝食 | 07:00 - 09:00 | 早餐时间,阳气渐旺 |
| 晡时 | 09:00 - 11:00 | 阳气最盛,适合工作 |
| 日中 | 11:00 - 13:00 | 正午,阳气顶峰 |
| 暮时 | 13:00 - 15:00 | 午后,阳气开始下降 |
| 日入 | 15:00 - 17:00 | 太阳西下,阴气渐起 |
| 黄昏 | 17:00 - 19:00 | 白天结束,进入夜晚 |
| 人定 | 19:00 - 21:00 | 安静休息,准备入睡 |
| 夜半 | 21:00 - 23:00 | 夜深人静,适合冥想 |
> 注: 由于古代时辰是按地支来命名的,所以有些时辰名称可能因地区或历史时期略有不同,但整体结构基本一致。
三、应用建议
- 养生方面:根据时辰调整作息,如“日出”时起床,有助于顺应自然节律;“夜半”不宜熬夜,以免伤身。
- 中医调理:不同时辰对应不同脏腑,例如“子时”(23:00-01:00)属胆经,此时应保持安静,有利于肝胆排毒。
- 风水命理:在择日、安葬、建房等活动中,也常参考时辰吉凶,以求运势顺利。
四、结语
“12时辰对照表”不仅是时间的划分工具,更是古人智慧的体现。通过了解和运用这一古老的时间系统,我们可以在现代生活中找到更多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方式。无论是为了健康、工作还是精神修养,熟悉12时辰都是一种有益的生活习惯。
希望这份对照表能为您提供实用的信息,并加深您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