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至到期投资叫什么】“持有至到期投资”是会计和金融领域中一个常见的术语,通常出现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特别是在资产负债表中。它指的是企业购买的、有固定期限和固定收益的金融资产,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将这些资产持有至到期日。
一、总结
“持有至到期投资”在会计上是指企业购入的、具有固定或可确定的现金流,并且企业计划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或其他债务工具。这类投资通常属于长期资产,其特点是收益稳定、风险较低。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 到期日固定:投资的本金和利息支付时间明确。
2. 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如债券的票面利率、到期本金等。
3. 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即企业不会提前出售该资产。
二、表格对比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持有至到期投资 |
英文名称 | Held-to-Maturity Investments |
定义 | 企业购入的、有固定期限和固定收益的金融资产,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日。 |
所属科目 | 长期股权投资 / 长期债权投资(视具体类型而定) |
计量方式 | 按摊余成本计量 |
特点 | 收益稳定、风险较低、流动性较差 |
常见形式 | 国债、企业债券、银行存款等 |
会计处理 | 初始确认按成本计量,后续按实际利率法计算利息收入 |
三、注意事项
企业在进行持有至到期投资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 不得随意变更分类:一旦被归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除非发生重大变化,否则不得随意调整。
- 披露要求:在财务报表附注中需详细披露该类投资的规模、收益率、信用风险等信息。
- 减值测试:即使持有至到期,也需定期评估是否出现减值迹象。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持有至到期投资”是一种较为稳健的投资方式,适用于风险偏好较低的企业或投资者。了解其定义、特点及会计处理方式,有助于更好地进行财务管理和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