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肯綮的意思】“深中肯綮”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说话或写作切中要害、直指问题的核心。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医学术语,后来被引申为对事物本质的深刻把握和精准表达。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深中 | 深入、准确地击中 |
肯綮 | 本意是筋骨结合处,引申为关键、要害之处 |
整体意思:指说话或做事非常准确、切中要害,能够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最早见于《庄子·养生主》:“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所如无空,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后人从中引申出“深中肯綮”的说法。
- 用法:多用于称赞他人分析问题深入、见解独到,或在论述中逻辑严密、观点鲜明。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切中要害、一针见血、直指核心 |
反义词 | 偏题离题、言不及义、隔靴搔痒 |
四、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学术讨论 | 他的论文观点新颖,分析深入,真正做到了深中肯綮。 |
工作汇报 | 领导的讲话直指问题核心,深中肯綮,令人信服。 |
写作评论 | 作者在文章中对社会现象的剖析深中肯綮,发人深省。 |
五、总结
“深中肯綮”是一个高度凝练的成语,强调的是对问题的精准把握与深刻理解。它不仅适用于文学、学术领域,在日常交流、工作汇报乃至个人思考中,都是一种值得推崇的表达方式。掌握并恰当使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的深度与说服力。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深中肯綮”的含义及其实际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