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沆瀣一气是什么意思】“沆瀣一气”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勾结在一起、狼狈为奸的行为。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典故,具有鲜明的贬义色彩,通常用于批评那些不正当的联合或合谋行为。
一、成语含义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沆瀣一气 |
| 拼音 | háng xiè yī qì |
| 出处 | 唐·科举考试中,考生考中后,主考官与考生之间有“沆瀣一气”的说法,后来演变为贬义词。 |
| 本义 | 原指夜间水汽和雾气混合在一起,比喻彼此气味相投、关系密切。 |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形容坏人之间互相勾结、狼狈为奸。 |
| 情感色彩 | 贬义 |
| 使用场景 | 批评腐败、权钱交易、团伙犯罪等不良行为。 |
二、详细解释
“沆瀣”原意是指夜间的露水和雾气,古人认为这些自然现象是天地之间的气息交融。后来,“沆瀣一气”被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因利益或志趣相同而结合在一起。但随着时代发展,这个成语逐渐带有强烈的负面含义,用来讽刺那些为了私利而勾结在一起的人。
在现代汉语中,这个成语常常出现在新闻报道、评论文章或日常对话中,用来批评某些官员、商人、组织之间的不正当合作。例如:“这两人沆瀣一气,搞了不少见不得人的事。”
三、使用注意事项
1. 语气要谨慎:由于该词带有强烈贬义,使用时要注意场合和对象,避免无端指责他人。
2. 搭配得当:一般用于描述群体或多人之间的关系,不宜单独用于形容一个人。
3. 语境合适:适用于正式或半正式场合,如新闻、评论、分析等,不适合口语中的随意使用。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型 | 词语 |
| 近义词 | 一丘之貉、同流合污、狼狈为奸 |
| 反义词 | 水火不容、分道扬镳、泾渭分明 |
五、结语
“沆瀣一气”虽然字面看似文雅,实则含有强烈的批判意味。在使用时,应结合具体语境,确保表达准确且不失礼貌。了解其来源和演变,有助于更好地掌握这一成语的使用方式和文化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