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代码是几位数】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办理各种业务,如注册公司、申请资质、办理税务等。这些流程中,常常会涉及到“组织机构代码”这一概念。那么,组织机构代码到底是几位数呢?下面将从定义、用途和具体位数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直观展示。
一、什么是组织机构代码?
组织机构代码是由国家统一编制的一组数字或字母组合,用于唯一标识一个法人单位或社会组织。它与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共同构成了企业或单位的身份标识系统。
在2015年之前,我国实行的是“三证合一”制度,即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分别发放。而自2015年起,国家推行“一照一码”改革,将这三种证件合并为一个“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其中包含了原组织机构代码的信息。
二、组织机构代码的位数
根据现行规定,在“三证合一”前,组织机构代码为8位数字,后加1位校验码,共计9位。例如:`123456789`。
但随着“一照一码”的实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成为新的标准,其长度为18位,包含数字和字母,其中第9位为校验码,这部分与原来的组织机构代码有部分重合。
三、总结对比
| 项目 | 内容 |
| 组织机构代码(旧) | 8位数字 + 1位校验码,共9位 |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新) | 18位,含数字和字母,其中第9位为校验码 |
| 使用时间 | 2015年前使用 |
| 现行标准 | 一照一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四、注意事项
- 组织机构代码已逐渐被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取代,现在大多数场合只需提供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在办理某些特定业务时,仍可能要求提供组织机构代码,建议提前确认所需材料。
- 若需查询组织机构代码,可通过当地市场监管局或相关政务平台获取。
总之,组织机构代码原本是9位数字,但在当前的“一照一码”制度下,已由18位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所替代。了解这些信息有助于我们在实际操作中更加高效地完成各类业务办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