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危言危行什么意思】“危言危行”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说话和行为谨慎、正直、不轻率。这个成语虽然字面上有“危险”的意思,但实际上强调的是一个人在面对问题时所表现出的严肃态度和端正行为。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危言危行 |
拼音 | wēi yán wēi xíng |
含义 | 指说话正直、行为端正,不轻率、不苟且。 |
出处 | 《论语·宪问》:“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注:实际出处可能为后世引申)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言行端正、为人正直、敢于直言。 |
二、详细解析
“危言”指的是说话正直、直言不讳,不避讳事实或真相;“危行”则是指行为谨慎、不轻易冒险、不违背道德准则。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问题时,既有坚定的原则,又有稳健的态度。
这个成语在现代使用中,多用于赞扬那些在关键时刻能够坚持正义、不随波逐流的人。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言行一致、正直无私、刚正不阿 |
反义词 | 妄言妄行、口是心非、虚伪狡诈 |
四、例句分析
1. 例句1:他为人正直,从不阿谀奉承,可谓“危言危行”的典范。
2. 例句2:在公司面临危机时,只有少数人敢说真话、做实事,这才是真正的“危言危行”。
五、总结
“危言危行”是一个褒义成语,强调说话和行为都要符合道德标准,不轻率、不妥协。它不仅体现了个人的道德修养,也反映了对社会正义的坚持。在当今社会,这种精神依然值得提倡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