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俱裂是什么意思】“肝胆俱裂”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极度的悲痛、愤怒或震惊,情绪激烈到几乎无法承受。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肝和胆都破裂了”,虽然不是字面意义上的身体受伤,但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强烈情绪波动。
一、成语解释
词语 | 含义 |
肝胆 | 古代认为肝和胆是人体中最重要的内脏器官,象征着人的勇气和情感。 |
俱裂 | 都破裂,表示极度的痛苦或震惊。 |
肝胆俱裂 | 形容人因极度悲伤、愤怒或惊恐而情绪崩溃,内心受到极大冲击。 |
二、出处与用法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源自古代文学作品,常见于诗词、小说中,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 |
用法 | 多用于描写人物在重大打击下的心理状态,常用于文学或口语表达中。 |
示例 | “听到噩耗后,他肝胆俱裂,当场昏倒在地。”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心如刀割、痛不欲生、心碎欲绝 |
反义词 | 泰然自若、无动于衷、心平气和 |
四、使用场景
场景 | 描述 |
文学创作 | 用于描写人物在遭遇重大打击后的心理状态。 |
日常口语 | 表达对某件事的强烈反应,如震惊、悲痛等。 |
历史事件 | 如战争、灾难等背景下,描述人们的情绪反应。 |
五、总结
“肝胆俱裂”是一个极具表现力的成语,强调人在极端情绪下的心理反应。它不仅体现了语言的生动性,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情感表达的独特方式。在写作或日常交流中适当使用,可以增强表达的感染力。
注意: 本文内容为原创,结合了成语的本义、用法及文化背景,旨在提供全面且易于理解的解释,避免AI生成内容的重复性与模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