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的由来】“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的由来”这一主题,旨在回顾和纪念中国近代史上一段沉重的历史事件——南京大屠杀。国家设立这一纪念日,不仅是为了缅怀遇难同胞,更是为了铭记历史、警示未来。
南京大屠杀发生在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军攻陷南京后,对无辜平民和战俘进行了长达六周的屠杀、强奸、抢劫和纵火等暴行,造成约30万中国同胞遇害。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黑暗篇章,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深重的创伤之一。
为悼念在南京大屠杀中死难的同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中国政府于2014年正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一举措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和平的呼唤。
国家公祭日相关信息一览表
| 项目 | 内容 |
| 设立时间 | 2014年12月13日 |
| 公祭对象 |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及所有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中国人民 |
| 设立背景 | 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维护和平 |
| 纪念方式 | 国家举行公祭仪式、各界人士参与悼念活动 |
| 历史意义 | 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凝聚力,警示后人珍惜和平 |
| 国际影响 | 获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与支持,彰显中国维护历史真相的决心 |
通过设立国家公祭日,我们不仅是在追忆过去,更是在表达对和平的坚定信念。每一个人都应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共同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