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氏细胞又叫什么】潘氏细胞(Paneth cell)是小肠上皮中的一种特殊细胞,主要分布于十二指肠和空肠的隐窝底部。它们在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防御病原体以及促进肠道发育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潘氏细胞也被称为“肠腺细胞”或“肠泡细胞”,但其更常见的别名是“潘氏细胞”。
以下是关于潘氏细胞的详细说明及别名总结:
一、潘氏细胞简介
潘氏细胞是一种位于小肠黏膜隐窝中的柱状上皮细胞,具有明显的顶端分泌颗粒。它们属于肠上皮细胞的一种,与吸收细胞、杯状细胞等共同构成小肠上皮结构。潘氏细胞的主要功能包括:
- 分泌抗菌肽(如α-防御素)
- 参与肠道免疫反应
- 调节肠道菌群平衡
- 支持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二、潘氏细胞的其他名称
|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说明 |
| 潘氏细胞 | Paneth cell | 原始名称,来源于德国科学家E. Paneth |
| 肠腺细胞 | Intestinal gland cell | 因其位于肠腺而得名 |
| 肠泡细胞 | Glandular cell | 与肠腺细胞类似,强调其分泌功能 |
| 杯状细胞 | Goblet cell | 错误别名,实际为另一种细胞类型 |
| 上皮细胞 | Epithelial cell | 广义分类,非特指潘氏细胞 |
> 注意:潘氏细胞与杯状细胞虽然都属于肠上皮细胞,但功能不同。杯状细胞主要分泌黏液,而潘氏细胞则分泌抗菌物质。
三、总结
潘氏细胞,又称肠腺细胞或肠泡细胞,是小肠黏膜中一种重要的分泌细胞,主要负责抗菌防御和肠道免疫调节。尽管它有多种别名,但“潘氏细胞”是最常见和准确的称呼。了解其别名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其在消化系统中的作用。
如需进一步探讨潘氏细胞的功能或相关疾病,可继续查阅专业文献或医学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