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问答 >

董遇三余读书的三余是什么意思

2025-11-02 17:44:28

问题描述:

董遇三余读书的三余是什么意思,跪求万能的网友,帮帮我!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02 17:44:28

董遇三余读书的三余是什么意思】“董遇三余读书的三余是什么意思”是很多人在学习古代文化、阅读古文时会遇到的问题。这个问题涉及到古代著名学者董遇的读书方法,以及他提出的“三余”概念。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总结与分析。

一、

董遇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学者,以勤奋好学、善于利用时间著称。他在《三国志·王朗传》中提到:“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曰:‘必当先读百遍,言其义理。’”这说明董遇非常重视读书的深度和理解。

关于“三余”的说法,最早见于《三国志·王朗传》注引《魏略》,其中记载了董遇对求学之人的回答:“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或问:‘读书何益?’遇曰:‘三余者,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由此可见,“三余”指的是三种可以用来读书的时间:

1. 冬日:一年中农闲时节,适合读书。

2. 夜晚:一天中白天劳作后的时间,适合静心读书。

3. 阴雨天:天气不佳时,不适合外出劳作,适合读书。

董遇认为,只要善于利用这些“余”时间,就能不断积累知识,提升自己。

二、表格展示

项目 内容
人物 董遇(三国时期魏国学者)
出处 《三国志·王朗传》注引《魏略》
“三余”含义 利用三种空闲时间读书:
1. 冬日
2. 夜晚
3. 阴雨天
核心思想 善于利用零碎时间,持续学习
教育意义 强调勤奋与时间管理的重要性
后世影响 成为古人勤学励志的典范

三、结语

“董遇三余读书的三余是什么意思”,不仅是对古代学者读书方式的描述,更是一种值得现代人借鉴的学习态度。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合理安排时间、善用“余”时间,依然是提高个人素养的重要途径。董遇的故事提醒我们:读书不在于时间长短,而在于是否用心。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