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处早莺争暖树”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这句诗描绘的是早春时节,黄莺在温暖的树上争相鸣叫的景象,表现出春天初临、万物复苏的生机与活力。
原诗如下: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是第二句,紧接着的是“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动态美和生命的蓬勃气息。
“几处早莺争暖树”中的“几处”说明并不是所有的鸟都在活动,而是只有少数几只早莺在争夺温暖的枝头,表现出一种竞争的意味;而“争”字则赋予了画面以动感和生命力,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活力。
接下来的“谁家新燕啄春泥”则进一步丰富了春天的场景:新来的燕子正在忙着衔泥筑巢,为即将到来的繁殖季节做准备。这种自然界的和谐与忙碌,构成了春天最生动的画面。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通过对西湖早春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同时,也体现了白居易诗歌中常见的写实风格与情感表达的结合。
如果你在学习古诗或者想了解这首诗的背景和含义,可以多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逐句分析,体会每句诗所描绘的景象。
2. 把握全诗的情感基调: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
3. 联系作者的生平与创作背景:了解白居易当时的心境和写作环境。
4. 尝试仿写或续写: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类似的意境,加深理解。
总之,“几处早莺争暖树”的下一句是“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也体现了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对自然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