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陕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2013年陕西省中考语文试卷整体难度适中,题型分布合理,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与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试题内容涵盖了字词、古诗文默写、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等多个部分,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以下是对该试卷部分题目的答案进行整理和归纳,以表格形式呈现,便于复习和参考。
一、选择题(共10分)
| 题号 | 题目内容 | 正确答案 |
| 1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zhuì |
| 2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B. 萧瑟 |
| 3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D. 他今天心情很好 |
| 4 | 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C. 比喻 |
| 5 | 下列诗句与作者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B. 杜甫《春望》 |
| 6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语》是儒家经典 |
| 7 |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
| 8 | 下列对名著内容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 C. 《水浒传》描写的是唐朝时期的故事 |
| 9 | 下列对文章主旨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B. 强调环保的重要性 |
| 10 | 下列对文章语言风格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C. 语言朴实自然 |
二、古诗文默写(共8分)
| 题号 | 题目内容 | 答案 |
| 11 |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
| 12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杜甫《望岳》) |
| 13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文天祥《过零丁洋》) |
| 14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观书有感》) |
| 15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孟子·公孙丑下》) |
| 16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范仲淹《岳阳楼记》) |
| 17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陶渊明《饮酒》) |
| 18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王维《使至塞上》) |
三、现代文阅读(共12分)
本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信息提取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题目涉及人物形象分析、情节概括、主旨把握等。
- 第19题:文章开头描写“雨”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 第20题:文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有何特点?
答案:沉默寡言,勤劳朴实,深爱子女。
- 第21题: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答案:通过讲述父女之间的故事,表达了亲情的珍贵与伟大。
- 第22题:文中多次提到“家”,其象征意义是什么?
答案:象征温暖、安全与归属感。
四、文言文阅读(共10分)
本部分选取了《出师表》中的节选,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及内容的理解。
- 第23题:解释“先帝不以臣卑鄙”中“卑鄙”的意思。
答案: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 第24题:翻译“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答案: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
- 第25题:诸葛亮提出“亲贤臣,远小人”的建议,目的是什么?
答案:为了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 第26题: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理解。
答案:指尽心尽力地工作,直到生命结束,体现了忠诚与奉献精神。
五、作文(共50分)
作文题目为:“那一刻,我长大了”。要求围绕一个具体事件,写出成长过程中的感悟与变化。
- 评分标准:内容真实、结构清晰、语言流畅、情感真挚。
- 写作建议:可围绕一次家庭责任、学习挑战或社会经历展开,突出心理变化与成长主题。
总结:2013年陕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也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系统复习和认真练习,考生可以有效提高语文成绩。希望以上内容能对备考学生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