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征博引的意思是什么】“旁征博引”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形容在写作或说话时引用大量资料、典故或他人的观点来支持自己的论点。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说话者的知识广度,也显示出其逻辑严谨和论证充分。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旁征博引 |
拼音 | páng zhēng bó yǐn |
出处 | 出自《汉书·东方朔传》:“所言甚多,虽未中,然其辞辩足以旁征博引。” |
释义 | 引用多方资料或他人言论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说明论点有充分依据。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形容文章或演讲内容丰富、论证严密。 |
近义词 | 博古通今、引经据典、引证充分 |
反义词 | 言简意赅、空洞无物、泛泛而谈 |
二、成语用法举例
1. 写作中使用
他在论文中旁征博引,引用了多个历史文献和专家观点,使论证更加有说服力。
2. 演讲中使用
演讲者旁征博引,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展示了他对话题的深入理解。
3. 日常交流中使用
虽然他在讨论中旁征博引,但有时让人觉得过于繁琐,反而影响了表达的清晰度。
三、使用注意事项
- “旁征博引”强调的是引用的广泛性和权威性,因此在使用时应确保所引用的内容准确、相关。
- 如果引用过多或不恰当,可能会让读者感到冗长或偏离主题。
- 适用于学术、写作、演讲等正式场合,不适合口语化或轻松的交流环境。
四、总结
“旁征博引”是一种高水准的表达方式,体现出说话者或写作者的知识积累和逻辑能力。它能够增强语言的说服力和可信度,但在使用时也需注意适度与准确性,避免因过度引用而显得啰嗦或偏离主题。
通过合理运用这一成语,可以在表达中展现出更深层次的思想和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