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走泥丸】“走泥丸”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常用于形容事情处理得非常顺利、轻松,甚至带有戏谑或夸张的意味。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后汉书·王符传》中,原文为:“人之行,有善有不善,如走泥丸,虽欲不污,不可得也。”意思是人的行为像滚动的泥丸一样,很难保持干净,一旦开始滑动,就难以控制。
在现代汉语中,“走泥丸”多用于比喻事情进展迅速、轻而易举,有时也用来形容人做事不够稳重、浮躁。它既可以是褒义,也可以是贬义,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
“走泥丸”原意是指泥丸在地面滚动时容易沾染污物,后来引申为形容人或事在行动中难以控制、容易出错或变化无常。在现代语境中,它常被用来形容事情进展迅速、轻松,或者对某人行为的调侃。
表格对比:
项目 | 内容说明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原意 | 泥丸滚动时容易沾污,比喻人的行为难以自持,容易犯错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事情进展顺利、轻松,或调侃他人行为浮躁 |
含义 | 可褒可贬,取决于语境 |
使用场景 | 日常口语、文学作品、网络表达等 |
相关成语 | 如“行云流水”、“一帆风顺”,但“走泥丸”更具形象性和讽刺意味 |
通过以上总结与表格,可以更清晰地理解“走泥丸”的来源、演变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