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戚与共成语解释】“休戚与共”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常用于形容人与人之间关系密切,共同承担欢乐与忧患。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原文为:“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余虽与国事无与,然其心实与之同。”后世引申为“休戚与共”,意指彼此共享喜悦与忧愁,关系紧密。
在现代语境中,“休戚与共”多用于描述朋友、同事、家庭成员或国家之间的深厚情感和共同责任。它强调的是相互支持、共同面对困难的精神。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休戚与共 |
拼音 | xiū qī yǔ gòng |
出处 | 《左传·僖公十五年》 |
含义 | 共享欢乐与忧愁,关系密切,相互支持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人际关系、团队合作、国家关系等 |
近义词 | 同甘共苦、同舟共济、风雨同舟 |
反义词 | 袖手旁观、漠不关心、各顾各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家庭关系 | 父母与子女之间应休戚与共,互相扶持。 |
团队合作 | 在困难时期,团队成员要休戚与共,共渡难关。 |
国家关系 | 中外友好国家之间应休戚与共,共同发展。 |
朋友之间 | 真正的朋友会在你成功时为你高兴,在你失败时与你一同承担。 |
三、成语延伸理解
“休戚与共”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它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责任感和情感联系。在现代社会,这种精神尤为重要,尤其是在面对挑战和危机时,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共克时艰。
此外,这一成语也常被用于文学作品、演讲稿、新闻报道中,用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四、总结
“休戚与共”是一个富有感情色彩的成语,表达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和共同承担的责任感。它不仅适用于个人之间的关系,也可用于团队、组织乃至国家之间的互动。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深度与广度。
通过表格形式的总结,可以更清晰地掌握该成语的基本信息和使用方式,便于记忆和应用。